行業新聞
【防疫科普】市民新冠防疫知識手冊-基礎篇
Q1.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英文簡稱SARS-CoV-2或2019-nCoV,以下簡稱新冠病毒)屬于β屬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關切的變異株”有5個,分别為阿爾法(Alpha)、貝塔(Beta)、伽瑪(Gamma)、德爾塔(Delta)和奧密克戎(Omicron)。目前奧密克戎株已取代德爾塔株成為主要流行株。現有證據顯示奧密克戎株傳播力強于德爾塔株,緻病力有所減弱。
Q2.奧密克戎變異株有哪些特點?
傳播能力更強:潛伏期較短,傳播代際時間短,已成為全球優勢流行株。
“免疫逃逸”能力更強:會導緻新冠病毒疫苗的保護率下降。
再感染風險增加:有關研究表明,既往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再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風險是再感染其他變異株的5倍以上。
Q3.新冠肺炎的傳染源是什麼?
是如何傳播的?
傳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前1~2天和發病初期的傳染性相對較強。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可能:由于在糞便、尿液中可分離到新冠病毒,應當注意其對環境污染可能造成接觸傳播或氣溶膠傳播。
圖片
Q4.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狀和表現是什麼?
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以發熱、幹咳、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以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等為首發症狀,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症狀。輕型患者可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嗅覺及味覺障礙等,無肺炎表現。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也可無明顯臨床症狀。
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後,感染者症狀相對較輕。基于人群的觀察性研究也表明,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者到醫院就診、住院以及重症的風險與其他毒株感染者相比均明顯降低。主要症狀是發熱、幹咳、喉嚨痛、頭痛、乏力、鼻塞等。
圖片
Q5.新冠肺炎對健康有哪些危害?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毒,目前對其研究和認識還在不斷深入,可以确定的是新型冠狀病毒容易造成人際傳播,在人群密集場所極易暴發流行。此外,新冠肺炎的流行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如果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随時存在流行的風險。
圖片
Q6.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密切接觸者是指從疑似病例和确診病例症狀出現前2天開始,或無症狀感染者首次陽性标本采樣前2天開始,與其有近距離接觸但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實際判定時可由專業人員根據情況将範圍調整為2~4天。
具體原則如下:
·同一房間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
·直接照顧者或提供診療、護理服務者;
·在同一空間内實施可能會産生氣溶膠診療活動的醫護人員;
·在辦公室、車間、班組、電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場所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密閉環境下共餐、共同娛樂以及提供餐飲和娛樂服務的人員;
·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1米内)人員,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人員、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
·暴露于被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污染的環境和物品的人員;現場調查人員評估認為其他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标準的人員。
Q7.什麼是密接的密接?
密切接觸者與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首次接觸至該密切接觸者被隔離管理前,與密切接觸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閉環境工作、聚餐和娛樂等近距離接觸但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其中,與密切接觸者接觸頻繁的家屬和同事等人群為重點。
Q8.如果出現發熱、乏力等臨床表現,是否
意味着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會出現發熱,乏力、幹咳等表現是否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發病前的活動情況、或接觸過可疑病例,實輸室檢測結果等信息來綜合判斯。新型知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為确診的首要标準。因此,一旦出現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症狀,請不要恐慌,應做好自身防護并及時就醫。